冈比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非洲守着大片肥沃的土地不去耕种,这样挨饿
TUhjnbcbe - 2023/4/11 7:52:00

在我们印象之中非洲就是穷、饥荒、落后的代名词,而统计出来的数据也是这样。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饥饿水平最低的国家是:南非、毛里求斯、加蓬和加纳。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饥饿水平最高的是:中非共和国、乍得、塞拉利昂、马达加斯加、赞比亚、苏丹和利比里亚。

这七个国家位列全世界仅有的GHI得分处于“极度警戒”和“警戒”水平的八个国家之中。

其中9个国家的饥饿水平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这些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包括:布隆迪、科摩罗、刚果民主共和国、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和南苏丹。

处在撒哈拉沙漠之中的国家没什么办法,这种地方能存活就已经是奇迹中的奇迹,但是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广大地区,土地肥沃的不得了,实在不明白,这种地方的国家也能挨饿?这不是开玩笑么?

非洲

而且非洲年平均降水量在毫米以上的地区占全洲面积50%,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一带年平均降水量在1毫米以上,相当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年均降雨量。这种地区的种植条件是有的,而且土地基本没有得到任何的耕种,广大的土地是空闲在那里。

而世界上主流的国家,是不会闲置任何一片可以耕种的土地,就随便放大一些卫星地图就能到看。

爱尔兰巴基斯坦丹麦法国美国英国日本印度

就能看到,只要这个国家的平原地区没有用于它用,则一定是用于耕种,而非洲国家却不是这样,从卫星地图上看下去则是保持非常自然的样子,即使有部分的土地用于耕种,也没有形成其他国家那样规模化,像是还处于小农经济那样落后的管理。

冈比亚刚果中非共和国

至于为什么?

我想应该是非洲农业的“科技树”没有点满。

我们常常说一句话是“资本是逐利的”,这句话的背后意思就是付出有效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

耕种这种劳动属于脸朝*土,背朝天。相信有过耕种经验的人会更能够理解其中的艰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以形容农耕的生活。

如果一个人的目标仅仅是吃饱的话,非洲的资源非常的丰富,有一篇文章说明的是一个小时的打猎就能得到一天的食物。如果以这种目标来说的话,耕种和打猎谁有谁劣自然就能体现出来。

而人们耕种的历史原因是最初的人类没有先进的方法和工具,不能进行较大的狩猎活动,主要依靠采摘自然界存在的食物来充饥。但是这种食物获取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因为自然界存在的这些食物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食物本身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可能这一顿采摘到了就有的吃,下一顿没有采摘到就只能饿肚子了。耕种就成为了一个食物稳定来源。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进步,为了满足粮食的需求,人类开始大面积种植农作物,种植的农作物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

另一方面,如果打猎能够获取稳定的食物来源,那么就不会将非洲标记为严重饥荒地区。但人们现在没有任何的去农耕的迹象,土地仍旧保持在最自然的状态,那么就是人们不知道去耕种或者是不知道耕种的好处是什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是社会的农业“科技树”没有被点满的后的直接表现。

举个简单的例子,年津巴布韦独立时,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也是非洲识字率最高的国家。彼时的津巴布韦被誉为“非洲面包篮”,来自这里的粮食养活了非洲的饥民。有几年大旱,津巴布韦依然向15个非洲国家出口45万吨玉米,灾荒第二年继续雪中送炭,而自己国民则衣食无忧。正是得益于发达的农业。而现在这个国家自从将土地强行分配给不懂农业的人之后,国家经济一落千丈,其津巴布韦币成为世界上最具有教科书式的反面案例。

另一个案例是,中国技术专家到非洲指导农业后,非洲粮食产量上升这个事实说明最主要是原来不懂科学耕种的方法,没有相关知识,想种也种不好,产量不高自然没有积极性。有中国农技专家指导、参与管理后,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激发了耕种的积极性,所以才能迅速发展起来。

看到这种,想到一个词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非洲的饥荒与其直接给他们一车一车的粮食援助,不如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去自力更生产出粮食。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洲守着大片肥沃的土地不去耕种,这样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