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比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货基债基成吸钱机器股基被打入冷宫ponxk42h [复制链接]

1#
儿童白癜风好治吗

货基、债基成吸钱机器


    股基被打入冷宫


逆向买入勇气是金


        近期固定收益类基金跟股票基金的发行可谓冰火两重天———两只股票基金首现延长募集期后勉强“脱贫”,一只货币基金募得30亿、一只债券型基金首日即募得3亿,本月分红的18只基金中有17只为债券基金。基金“好卖不好赚、好赚不好卖”的规律此时此刻值得基民深思,随众者需谨慎。近期实际上是股票基金较好的买入时机,对于债券类基金而言,下半年可能是“强弩之末,势仍可穿鲁缟”,可考虑作为长期资产配置的工具。


        固定收益基金火爆堪比2008


        2010年的小熊市笼罩着一股2008年大熊市的氛围,基金销售亦如此。首先是股票基金不好卖,年内首次出现股票基金延长募集期的情况。7月中旬,博时大中华亚太精选QDII、信达澳银红利回报股票基金延长募集期至7月23日。截至6月30日,上半年共有59只新基金宣告成立,以股票方向基金为主,募集总规模1035亿份,平均每只新基金规模17.54亿份,这一数据已经逼近历史低位。


        相对于股票型基金的惨淡,货币基金受到个人及机构投资者的追捧。中海基金昨日发布公告称,中海货币基金于7月23日如期结束募集,并于7月28日起正式成立,此次发行的中海货币基金,在仅仅9天的时间内募集金额近30亿。中海货币基金的认购户数超1.8万户,可以看出,中海货币基金受到了更多中小投资者的青睐,机构认购资金占比相对较小。


        类似的情况同样发生在债券基金。据悉,7月28日亮相的类保本式新品———嘉实稳固收益债券型基金发行首日即募集超过3亿。


        基金的分红情况更让人瞩目。wind统计显示,7月共有18只基金分红,其中有17只为债券基金,首只封闭式债券基金———富国天丰(161010)更创下了连续19个月分红的记录。分析人士称,债券市场上半年的强势表现以及由此带来债券基金集体上涨,使得债券基金业绩符合契约规定的分红标准是本轮分红潮的根源。仅今年一季度,债券基金便实现利润15亿元。


        “股债跷跷板”是主要原因


        固定收益基金的火爆有一定规律可循———“股债跷跷板”效应下,股市不好,债券基金就好卖;股市火了,债券基金就惨淡经营。


        今年便是股弱债强的典型。据天相投顾统计显示,今年二季度共成立41只基金,其中36只为偏股基金(包括QDII),共募集525.89亿元,单只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14.61亿元;5只债券基金(包括封闭式债券基金)共募集107.221亿元,单只基金平均募集规模达到21.44亿元。


        上一次债券基金单季度平均募集规模高于偏股基金发生在2009年二季度,当时偏股基金和债券基金同时热销。数据显示,2009年二季度成立22只偏股基金,每只基金平均首次募集规模为30.31亿元;同时成立8只债券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32.07亿元。2009年三季度至四季度,股市节节上涨,偏股基金受到市场热捧,出现5只百亿规模的巨型基金,而同期债券基金受到市场冷落,不少债券基金首次募集规模低于10亿元。


        相信8月份的债基热仍在持续。从证监会公示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可以看出,中欧基金、交银施罗德、鹏华基金等6家基金公司分别向证监会提交了6只债券型基金的申请,而7月以来,基金公司申请的基金一共为13只,也就是说基金公司正在申报的新基金中大约一半为债基。


        “本来银行也不愿意卖债券基金,因为卖债券基金能拿的提成太少了,远远不及股票基金的提成高。但投资者愿意买债券基金,股票基金卖不动。”上海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


        链接


        下半年债基何去何从


        如果仅仅因为上半年“跌怕了”所以倾囊而买入固定收益基金,并非理智基民之举。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债基重蹈2007年的覆辙不太可能,毕竟债基的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的波动也不如股基大。但是今年下半年,债基的机会不会太大。不过,长信中短债基金经理李小羽表示,债基虽然经历了上半年的大涨,但不能说下半年就没有绝对的上涨空间,从目前情势看,下半年,债券市场可能仍将呈现“小牛市”格局。市场整体流动性对债市相对有利;投资人对于低风险收益的要求,会转移到固定收益产品的需求上。


        “强弩之末,势仍可穿鲁缟。”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如此预测下半年债市。其认为,下半年债市难以走弱,经济增速减缓和通胀风险的降低进一步减弱了加息的预期,基本面因素对债市的支撑依然存在,在紧缩的信贷*策明显转向之前,下半年债市的系统性风险仍较低,收益率难以大幅上行,更多的将会是不同类型券种和不同期限产品的结构性行情。中短债的优势将逐渐超越长债,可转债的投资价值或已显现。可关注那些二季报披露加配了可转债并且前期业绩良好的债券型基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