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陶短房财经专栏作家
近日媒体报道称,按照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年中国GDP修正后总量提升至91.万亿元人民币,若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速仍在6%以上,预测年全年,中国GDP总量将略微超过9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成美元人均略超过1万美元,意味着中国人均GDP将历史性地首次“破万”。
目前,主流经济学家习惯性将人均GDP1万美元视作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认为这标志着该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然而,也有部分经济学家提醒,从日、韩到东南亚各“小龙小虎”,都曾在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面前长期裹足不前,如今中国也已进入这个“陷阱”的临界点,应该对这一“陷阱”提高警惕,切不可盲目乐观。
笔者以为,以上两种意见各有道理,但殊途同归地进入另一个误区:人均GDP“破万”的里程碑意义,是否有那么大?
目前全球公认最具权威性的3种GDP统计口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其最新统计中,人均“破万”的最低门槛相近,其中IMF数据显示,“破万”的最后一个国家是第67位的赤道几内亚美元/人(中国当年人均GDP美元,列第69位);世界银行数据是第56位的土耳其美元/人(该组数据中国当年人均GDP美元,列第66位);联合国数据是第61位的土耳其美元/人(该组数据中国当年人均GDP美元,列第74位)。
可见,当今世界,人均过万美元并非很高的门槛,近几年跨越这一门槛的国家也都在60个上下,这其中固然多为工业化国家,但也不乏巴拿马、塞舌尔、马来西亚、赤道几内亚等“亚非拉”中小国家。
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直到年人均GDP才突破美元的“温饱”关口,即便年真的可以如愿“破万”,从“平均温饱”到“平价小康”也走过了整整18年的坎坷发展道路。这个速度值得肯定,但并不足以沾沾自喜—毕竟,在二战中被炸成一片废墟、幅员狭小却人口过亿的日本,只用了15年(年人均美元,年人均美元)就走完了同样的发展历程。
必须承认,称赞中国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总体破万”的象征意义,与此同时,更应清醒认识到,“人均破万”不等于“人人破万”,那些被“平均数”远远抛在身后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按百分比算已越来越少,但绝对数量依然不小,一个社会、一个经济体就好比一只木桶,只有把最短的一块补长,才能有更可观的容量。
此外人均GDP“破万”更多体现在经济“硬件”上,而在教育、卫生、社会福利、法制观念、精神文明建设等“软件”上,我们的“欠账”还很多,如果不意识到这点并加以补足,将可能形成中国发展最危险的“陷阱”—远比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更危险得多。
笔者认为,当下执着于在本身就极富争议的“中等收入陷阱”概念上坐而论道,似乎为时过早。年全年的经济数据还要过些日子才能完整出炉,当前最重要的是清醒地认识成就、认识不足、认识自己,实现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优质地快速成长。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
time-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