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比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牧羊犬恶斗巨象莱特湾大海战,塔菲3 [复制链接]

1#

图为反映萨马岛海战的油画

年10月25号,在菲律宾萨马岛以东约50海里外,天气晴朗,碧波粼粼。一支包含13艘大小舰船的美国海军舰队,正在有条不紊地放飞舰载机,准备开展新一天的例行空中巡逻任务。

这支舰队的代号为“塔菲3”,是第77.4特混大队旗下的三支小队之一,下辖6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3艘弗莱彻级驱逐舰,和4艘约翰.巴特勒级护航驱逐舰。在年帆樯如林、势如破竹席卷太平洋的美国海军当中,它显然称不上主力,平时主要负责给船队护航,以及运输飞机等“跑腿杂活”,很少出现在一线战场。

当天,美军正在以莱特岛为登陆点大举反攻菲律宾,并且过去的24小时内,刚刚取得了一系列出彩的海战胜果。先是通过持续空袭打击,将日本海军“武藏”号战列舰送进锡布延海喂了鱼,而后,又趁着夜色掩护,在苏里高海峡用鱼雷和火炮干掉了“扶桑”号、“山城”号两艘老式战列舰,以及好几艘驱逐舰。种种迹象表明,日军已经遭受重挫,并且很可能已经知难而退。

图为正在遭到围攻的“武藏”号

因此,在“方肖湾”号护航航母舰桥上坐镇指挥“塔菲3”的克里夫顿.斯普拉格少将,及其麾下的数千官兵恐怕不会想到,他们即将在太平洋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令人难以忘怀的一笔。

早上6点45分刚过,情况就开始变得有些不对了。

“塔菲3”各舰的雷达、瞭望哨,以及派出的巡逻机相继发现,西北方向有一支庞大的舰队正在驶来。而稍后飞机抵近侦察回报的结果,足以令斯普拉格少将感到绝望和崩溃的消息:这支不明舰队包含多艘战列舰,并且它们都有高耸的宝塔形舰桥,而这,恰恰是日本海军战列舰的典型特征。

图为从文莱出发时的栗田舰队

原来,由于美军内部的指挥调度混乱,在10月24日夜间至25日凌晨,苏里高海峡战火纷飞的同时,圣贝纳迪诺海峡却无人把守,于是,由栗田健男海军中将率领的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部队,大摇大摆地从中穿过,并转向南下前往美军登陆舰船云集的莱特湾方向,结果,恰好和“塔菲3”撞了个满怀。

图为莱特湾海战前拍摄的两艘“大和”级战列舰

这支日军舰队的阵容,包括以“大和”号为首的4艘战列舰,6艘重型巡洋舰,2艘轻型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其中,光是“大和”号的满载排水量就超过7.2万吨,比“塔菲3”的6艘护航航母总和还要多。口径达到毫米及以上的战列舰重炮,日军舰队总共有33门,至毫米口径的巡洋舰主炮则更多,更不用说作为大型战舰副炮和驱逐舰主武器的上百门毫米口径舰炮了。

然而,整个“塔菲3”舰队的舰炮火力,也只有29门毫米口径舰炮而已,它们射程较近、毁伤效果也有限。能够威胁到战列舰的,则只有7艘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上的总共38枚鱼雷。在日军舰队面前,处于实力上的绝对劣势,既打不过,又跑不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似乎都逃不过全军覆没的命运。

图为“大和”号主炮齐射

图为被跨射的“白平原”号

就在美军发现敌踪后不久,6点57分,“大和”号战列舰从整整32公里外,用舰体前部的2座3联装毫米口径主炮打出了首轮齐射。6枚超过1吨重的巨弹,准确地对“白平原”号护航航母形成了跨射。随后,“长门”号、“金刚”号等其他日军战列舰也接连开火,“熊野”“铃谷”“筑摩”“羽黑”等重巡洋舰也纷纷加速,前出追击。

显然,最大航速只有十几节的护航航母,无论如何都跑不过极速30多节的日本巡洋舰。眼看着落下的炮火愈发凶猛,为了尽可能阻滞日本舰队的攻势、保全“塔菲3”的主力,斯普拉格少将除了用明码通讯紧急求援外,还不得不下达一道看似无情、实则无奈的命令,让编队内战斗力最强、航速也最快,原本最有希望脱离战场的3艘弗莱彻级驱逐舰掉转船头,直奔庞大的日本舰队而去,进行一场结局早已注定的恶斗。

图为“约翰斯顿”号驱逐舰

其中,正式加入美国海军服役还不到一年的“约翰斯顿”号,表现堪称英勇悲壮,也最具代表性。发现敌情后,在舰长欧内斯特.埃文斯中校的指挥下,它迅速将锅炉烧到超温状态,而后迎着瓢泼的弹雨,向迎面而来的多艘日军重巡洋舰高速机动,同时用5门主炮持续开火,短时间内打出了超过发炮弹,宣称取得命中40余次。约7点20分,在距离日舰不到10公里的距离上,“约翰斯顿”号发射了所有鱼雷,其中一枚命中了日本重巡洋舰“熊野”号,将它的舰艏炸断。

然而,一系列活跃的表现,让“约翰斯顿”号成了众矢之的。7点30分,三颗来自“大和”号的大口径炮弹呼啸而至,击中了刚刚转向进入烟雾试图躲避炮火的“约翰斯顿”号。过了大约30秒后,又有3颗重巡主炮弹打在了它身上。这轮攻击伤害堪称致命,“约翰斯顿”号舰体后部的锅炉舱和引擎室当场被毁,但在此之后,已经注定无法返航的“约翰斯顿”号,依然通过损管抢救挣扎着航行,并向日本舰队射出愤怒的炮弹,替“塔菲3”内的其他战舰吸引火力,一直坚持到10点10分,才在多艘日舰围攻下沉没。

图为“约翰斯顿”号受损情况

此时,胜利的天平急剧向日本一侧倾斜。“约翰斯顿”号浴血奋战的同时,另一艘弗莱彻级驱逐舰“霍尔”号,也在与日本重巡洋舰,以及“金刚”号战列舰进行实力完全不对等的炮战,先后被40余枚炮弹命中,5座主炮中有3座被毁,舰桥操舵系统、通信系统和火控雷达也被命中失效,最终于8点30分左右战沉。杀红了眼的日军,依然在对已经弃舰的“霍尔”号残躯进行扫射,直到它彻底消失在海面上,该舰名舰员当中,只有86人幸存下来。

图为“塞缪尔.罗伯茨”号护航驱逐舰

“约翰斯顿”和“霍尔”相继蒙难后,上午7点35分,护航驱逐舰“塞缪尔.罗伯茨”号也义无反顾地转身参战。排水量多吨的它火力极其贫弱,只有2门射速较慢的老式毫米口径主炮,以及1座3联装鱼雷发射管。随后,“罗伯茨”号相继与“鸟海”号和“筑摩”号重巡洋舰发生激烈交火,将两舰击伤,取得了力所能及的战果,但最终自己也陷入重围,先是被“筑摩”号击中造成后主炮弹药殉爆,而后“金刚”号战列舰的毫米口径巨炮又打出致命一击,撕裂了它的身躯,9点35分,“罗伯茨”号沉没,90名官兵随之魂归大海。

图为正在追击“塔菲3”的日军舰队

另外,当时美军6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上,共有95架舰载机,其中43架为TBM鱼雷机,剩下的则是FM-2战斗机。由于应战仓促,它们中大多数没来得及起飞,升空应战的也几乎来不及挂载反舰武器。不过,来自美军舰载机的轰炸和机枪扫射,也击伤了“铃谷”号重巡的动力系统,以及“金刚”号战列舰的主炮测距仪,这些战果,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

8点20分,正在全速脱离战场的“冈比亚湾”号护航航母,水线以下被来自“筑摩”号的毫米口径炮弹击穿,造成了大量进水,动力系统失灵,只得宣布弃舰,最终,它在9点11分沉没。这也是“塔菲3”在莱特湾大海战中损失的第一艘护航航母。

图为反映美军护航航母被击沉的油画

此时,距离战场最近的美军增援力量,也需要数个小时才能赶到。就在斯普拉格少将看似厄运难逃之际,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不仅让“塔菲3”绝地逢生,还间接地改变了接下来的宏观战局走向。

首先,在7点54分,美军“霍埃尔”号驱逐舰瞄准日本“金刚”号战列舰发射了两组鱼雷,这些鱼雷并未命中预定目标,却直奔位于日军阵型后方的“大和”号而去,为了规避,后者不得不大幅转向,结果虽然避免了被命中,却形成了被6枚鱼雷“伴随护航”、一路远离战场的尴尬局面,而看到旗舰转向,另一艘日本战列舰“长门”号也僵硬地有样学样,跟着停火并脱离了战场。这两艘主炮口径最大、火力最凶猛的日舰,此后再也未能参与到对“塔菲3”的有效打击当中。

图为美军舰载机拍摄的“大和”号

别忘了,栗田健男海军中将及他的参谋班子们,也都坐在渐行渐远的“大和”号上。于是,这场海战的日方最高指挥官无法通过直接观测了解战况,只能通过零星的前方报告来作出判断和指挥。而美军驱逐舰的顽强战斗,让战场变得愈发混乱,生性多疑的栗田中将对此深感不安,并且一度怀疑“塔菲3”只是诱饵、美军主力就在附近等着包自己的饺子。于是,在上午10点左右,他下令收拢舰队、重整阵型,放弃对“塔菲3”残部的追击。至此,剩下的5艘美军护航航母,得以暂时逃过一劫。

后来,在暴打“塔菲3”后,清点战果并评估局势的栗田认为已经取得明显胜利,本着日本海军“逢敌必战、小富则安”的传统思维,更出于对美军主力的担忧,他最终拍板放弃突入莱特湾、歼灭美军登陆船队及炮击滩头的计划,并指挥舰队从圣贝纳迪诺海峡原路返航,一路上又不断遭到美军舰载机主力袭扰,继续损兵折将。被“塔菲3”奋战击伤的“熊野”号、“铃谷”号、“鸟海”号、“筑摩”号等多艘重巡洋舰,也在此过程中相继被击沉或自沉。主力尽出、全力一搏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就这样虎头蛇尾、凄凄惨惨地回到了文莱。

图为莱特湾大海战后美军舰队返航

轰轰烈烈的莱特湾大海战,也就此落下了帷幕。事后统计,此役美军人员伤亡及失踪合计为余人,而“塔菲3”在其中占了超过人。时至今日,人们在回忆这场波澜壮阔的怒海争锋时,依然无法忘记那些明知不敌,却扑向强大对手、慨然赴死的小小舰影。在打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当中,“塔菲3”所展现的勇气和坚毅,早已化作不朽的传奇,为大海所铭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