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比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着前殖民地的面,吐槽俄罗斯是殖民帝国 [复制链接]

1#

据光明网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连任后首次出访非洲,其中一站就是西非国家贝宁。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马克龙在与贝宁总统塔隆会面时大倒苦水,声称俄罗斯是导致非洲粮食危机的罪魁祸首,这种通过入侵邻国来捍卫自身利益的行为,是“帝国殖民强权”的表现。

看得出来,马克龙已经被俄乌冲突搞得心力交瘁了,居然当着自家前殖民地的面吐槽俄罗斯殖民,他还补充说,像贝宁这样经历过殖民主义的非洲国家应该能够深刻理解乌克兰的苦难。

马克龙的意思是,因为贝宁被侵略过,所以他们就该有同理心吗?还是说,他认为贝宁已经走出了殖民留下的苦难,现在可以站在道德和情感的制高点俯瞰乌克兰了吗?

事实上,贝宁现在依然是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年人均GDP只有美元,人均日收入仅为17元人民币,也就比“宇宙神国”冈比亚高那么一点点。经济支柱来源于棉花和棕榈油出口,不能实现粮食自给,俄乌冲突引发的粮食危机更是让这个贫穷的国家雪上加霜。

说出来可能没有人信,贝宁在非洲大陆也算是“列强国家”了。贝宁原本的名字是达荷美王国,这个国家的人武力充沛,是非洲的老牌军事强国,人送外号“黑色斯巴达”。

在被殖民以前,贝宁靠着贩卖黑奴赚了不少钱。是的,你没听错,一个非洲国家干的是贩卖黑奴的买卖。可贝宁就算再能打,面对洋枪洋炮也只有乖乖投降的份儿。19世纪末,贝宁遭遇法国入侵,没过多久就被并入法属西非殖民地。

众所周知,欧洲列强通常会采取“分而治之”的手段巩固殖民统治,贝宁独特的种族和宗教分布正好给了法国这个契机。

在航海贸易时代,贝宁南部沿海人口早早地就和欧洲接触,因此大多信奉基督教;而北边因为紧邻北非,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中部地区作为西非传统宗教的中心,其居民主要信奉世界拜物教(也称巫毒教)。

在法国的有意为之下,贝宁三大教派的人不仅没有实现握手言和,反而加剧了矛盾对立,这也为独立后的危机埋下了祸根。

年,贝宁终于独立了,但谁来掌权是个麻烦事。由于三大派别谁也不服谁,独立初期的贝宁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乱中度过的。当然,他们打仗不同于我们理解的现代化战争,大多是部落之间互殴的方式,谁赢了谁就暂时掌权。

折腾了好几年后,大家渐渐打不动了,于是就坐下来开了个小会,决定轮流执政,每人两年。可想而知,老百姓得遭多大殃,被三波人来回剥削。

年,军方的马蒂厄·克雷库中校看不下去了,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执政的三巨头,自己当上了总统。

克雷库虽然曾在法国留学和服役,但他本人却是个社会主义者。在帮助非洲其他国家摆脱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中,贝宁和前宗主国法国的关系急剧恶化,法国政府甚至派人发动了一场未遂政变想推翻克雷库,目的就是阻止马克思主义在非洲传播。

这下可把克雷库惹怒了,他本来奉行不结盟政策,法国的狂妄自大把他推向了苏联的怀抱。从年开始,克雷库开始学习苏联的治国方式,大力推行国有化改革和工业化生产。

然而,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不是所有国家都适合苏联模式。像贝宁这种资源匮乏、几乎停留在农耕时代的国家,根本不适合快速发展工业。一通折腾下来,贝宁不仅啥都没弄成,还欠了一屁股债,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好在克雷库是个足够变通的人,他很快就宣布放弃马克思主义,开始推行与之前截然相反的私有化改革,并接受了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经济结构调整方案。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后果,贝宁给苏联打了个样。经过IMF的调教,贝宁很快就陷入了经济危机,国内政局出现动荡,克雷库也因此输掉了选举。

后来,克雷库又卷土重来,连任两届贝宁总统,直到年才卸任。在这期间,尽管克雷库和他的后继者采取了很多不同的措施,但贝宁的经济还是没有起色。

执政末期,克雷库并没有利用职权修改连任期限,当被问到原因,他说,“你不离开权力,权力就会离开你”。

年10月,克雷库因病逝世,时任贝宁总统托马·亚伊宣布为其举行国葬,以此纪念这位虽然白白折腾了半辈子、却没有偷取国家一分一毫财富的前总统。

所以,马克龙有什么资格要求贝宁体会乌克兰的痛苦?对于当地人来说,殖民遗留的痛苦从未离去,殖民者却又回来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