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比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种发热与非洲有关诺贝尔得主屠呦呦及团队 [复制链接]

1#

在临床上,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发热患者,但有一种发热要特别注意,就是从非洲回来的患者。

有个男性患者,姓向,在问及病史时告知刚从非洲科特迪瓦回来,不久就出现不明发热。几经辗转,向先生医院诊治,确诊为疟疾,历经9天的精心治疗康复出院。

向先生是家里的顶梁柱,之前在非洲科特迪瓦务工,一年才会回家一次,最近家里有事才回国,回国后不久就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骤起发热,本来以为是感冒,可是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反复高热,皮肤巩膜黄染,伴恶心呕吐,反应迟钝,甚至出现酱油色黑尿,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主管医生确诊向先生的发热为疟疾,并且为最严重的恶性疟,是在非洲科特迪瓦工作时感染所致。科室收治的疟疾病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从非洲回来,均为输入性疟疾,系在国外感染,国内发病。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造成的,通过以按蚊为主要媒介传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虫传染病,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

在我国古代,古人发现在森林深处跟沼泽地特别容易得疟疾,便认为疟疾是通过空气传播,所以称这种病为瘴气或瘴毒。

疟疾是感染疟原虫所致,那疟原虫又是何方神虫呢?当我们听到疟原虫的时候,一定认为它跟血吸虫一样,是个虫体,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它只是一个单细胞生物,不是虫。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体温犹如过山车,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以及脑、肝、肾、心、肠、胃等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征,我国死亡率很低,而非洲远高于我国,并且死亡人数大部分为儿童,因为非洲处于热带地区,经济相对滞后,卫生条件不佳,气候条件跟环境都利于按蚊生长。

疟疾跟人类抗争已久,全球重灾区主要为东南亚、南亚次大陆、阿拉伯半岛、几乎整个非洲、中美与南美大部。我国以间日疟分布最广,除青藏高原外,遍及全国。恶性疟次之,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以云贵、两广与海南为最。三日疟在长江南北各省均有散在病例。卵形疟只在云南和广东有少数病例报告。疟疾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

是不是有按蚊的地方就能传播疟疾?答案是否定的。传播媒介按蚊共种左右,但传疟者并不多,只有吸人血、对疟原虫易感、群体的数量大、生活期较长、子孢子可在其体内发育成熟的蚊种才可成为媒介。而且一种按蚊在甲地起传疟作用,而在乙地则不一定。目前传播疟疾的蚊子主要是冈比亚按蚊,大多数分布在热带地区,最主要的分布是在附属于撒哈拉沙漠的非洲地区。

疟原虫在人,蚊两大宿主中如何寄生,相互影响?它们的繁殖只能用一个词形容,强悍。强悍的蚊生不需要解释,虽然疟原虫只是个单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繁殖却有两套体系,蚊体内的有性繁殖和人体内的无性增殖。蚊子吸血的时候,疟原虫会用一种特别的姿势,顺着蚊子的嘴进入人体。然后它会在人体的肝脏中繁殖,继而感染破坏血红细胞,不断繁殖,不断破坏,导致人发病。当雌性按蚊刺吸病人或带虫者血液时,在红细胞内发育的各期原虫随血液入蚊胃,仅雌、雄配子体能在蚊胃内继续发育,其余各期原虫均被消化。因为疟疾的传播需经过蚊子,所以患上疟疾的人不会直接传给周围的人,罕见的情况下经胎盘的先天性感染、输血、麻醉药成瘾的人打麻醉针时针头或注射器消毒不良等均可传染。

在人类漫长的抗疟道路上,有两种药不得不提,第一个神奇的药是奎宁,是第一个有效治疟疾的药,提取于金鸡纳树的树皮,第二个著名的药是青蒿素,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就是因为它,中国的屠呦呦教授和她的同事们经过辛勤的研究,发现从黄花蒿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青蒿素能有效治疗疟疾。它可以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有效地解决了疟疾对奎宁产生耐药的问题。青蒿素的问世已经拯救了几百万条生命,贡献巨大。

疟原虫裂殖子胀破红细胞

人感染疟疾后不会免疫,以前得过疟疾被蚊子叮咬后仍会患病,所以防范疟疾从防蚊开始。鉴于疟疾有一定的潜伏期,如果出现发热,一定要告诉医生是否去过非洲等疟疾盛行的国家,以免当成感冒而延误治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