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http://m.39.net/pf/bdfyy/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丁依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段采薏,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在所有经合组织国家接收的留学生中,来自亚洲的学生数量最为庞大,其中,来自中国的学生数量又居于亚洲国家之首(OECD,)。跨国流动学生来到异国他乡之后,一方面,他们可能渴望获得独立于父母的生活,在当地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文化适应等问题,需要来自母国亲密关系的情感和物质支持(Ellison,LampeSteinfield,)。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访谈方法,考察在中国留学生群体如何通过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分配性使用,来维系和发展这种多元社交关系。
一
留学生群体的多元社交关系
在既有研究文献中,留学生群体的多元社交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母国的家人和朋友、留学国的外国人、留学国的同国籍群体(co-national)。第一,对于留学生群体而言,社交媒体打破了时间和地理上的阻碍,让他们与母国的家人、朋友实现一种“缺席共在”;第二,留学生群体还可能通过社交媒体与当地人建立和维系社交关系,这有助于留学生群体适应当地社会与文化;第三,留学生群体在社交媒体上联系紧密的另一个对象,是他们在当地结识的同国籍群体。一方面,同国籍群体间使用相同的语言,具备相同的文化背景,可以互相确认并保护根于母国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他们还能互相交换、分享关于当地文化的信息和资源,并彼此陪伴、提供娱乐性、功能性的支持(Major,)。
二
多元社交关系的平台分配
近些年来,已有一些研究采取了平台对比的方式考察用户的社交媒体使用(Chib,Malik,AricatKadir,)。这一研究策略强调在更为整体性的层面理解用户的使用方式,将不同社交媒体平台整合性地理解为一种复媒体环境(polymediaenvironment)。
在复媒体环境中,用户会定位不同媒体的情感距离,同时匹配与之相对应的社交关系,换言之,用户为不同媒体的使用方式进行差异化定位(Gershon,)。这一视角在实证研究中已经得到验证。用户通过不断地比较和调整,最终将不同的社交关系分配进不同的社交媒体中,并赋予它们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情感距离。
再进一步讲,用户将多元社交关系分配在不同的社交媒体之中,因此也产生了一种“摇摆”式的使用策略,亦即Tandoc等人()以复媒体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平台摇摆”(Platformswinging)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意指用户“不断在多个社交平台进行轮转的使用行为”。其意义在于提醒研究者,用户的需求满足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通过社交媒体的使用来完成的,更是通过不同社交媒体之间的“摇摆”来完成的。通过复媒体环境中的平台摇摆,用户将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分配到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中,通过“社交切断”的方式完成“社会联结”。这样一来,用户便可以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中,面对不同的社交关系,采取极具可塑性的印象管理策略——这本质上复兴了ErvingGoffman意义上的“区隔受众”概念(戈夫曼,/:)。
基于“复媒体”与“平台摇摆”这两个具有理论连续性意义的概念,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国留学生群体如何将自己主要社会关系“分配”到不同的社交媒体之中。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在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关系维系和发展时,使用者会拥有同样的分配策略。这种使用者之间的分歧也体现在既有研究之中,例如Gershon(:18)发现,不同代际之间对于电子邮件的使用方式呈现出巨大的分歧。具体到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