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比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严防猴痘一文读懂来势汹汹的ldquo [复制链接]

1#
免费腾讯视频平台vip账号 http://liangssw.com/bozhu/11430.html
严防猴痘

近期,全球多个国家相继报告猴痘病例,海关总署对全国海关口岸卫生检疫相关工作作出部署,持续做好“多病共防”,防止疫情叠加。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5月24日通报,自5月7日发现首例猴痘病例以来,全球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上报了例猴痘确诊病例和例疑似病例。

年5月13日至21日13:00期间向世卫组织报告的非流行国家猴痘病例(转载自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年5月13日至21日13:00期间非地方性猴痘确诊和疑似病例的地理分布(转载自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猴痘是一种在中非和西非国家以外很少出现的疾病,一般来说,猴痘病*的人际传播并不常见,但现有信息显示,与有症状的病例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世界卫生组织预计,疫情影响范围可能扩大,除报告病例的国家外,其他国家也可能会出现病例。

带你读懂猴痘{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一种病*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是一种DNA病*,属于痘病*科正痘病*属,与曾经肆虐人类多年的天花病*是“近亲”。猴痘病*有两个进化枝,分别是西非进化枝和刚果盆地(中非)进化枝。

年,猴痘病*首次在丹麦实验室一组用于研究的猴子身上被发现,因此得名。

年,刚果(金)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自那以后,西非国家多次暴发猴痘疫情,猴痘病*成为自天花病*后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正痘病*。

自然界中,啮齿动物被认为最有可能是猴痘病*的天然宿主。在非洲,人们已发现松鼠、冈比亚鼠、不同种类的猴子等动物都可能感染猴痘病*。

{主要传播方式}

1、动物传人

直接接触到受感染的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黏膜伤口,或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

2、人际传播

人类之间的二次传播主要由于密切接触了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或被患者体液或病变组织污染的物品(如患者皮疹破裂后流出的液体沾染的衣物、床单等)。猴痘病*能在呼吸道飞沫中存在,但通常需要长时间面对面接触才能传播。

{临床表现症状}

1、临床症状

猴痘临床症状与天花相似,但严重程度较轻。在发病初期,患者表现的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通常发热后1—3天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并从面部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皮疹从最初扁平的斑丘疹演变到充满液体的小水疱,到脓疱,大约10天后结痂,约三周后结痂才能完全消失。

2、潜伏期

猴痘潜伏期通常为6-13天,范围为5-21天。

3、病死率

猴痘通常是自限性的,但在某些个体中可能很严重,例如儿童、孕妇或由于其他健康状况而导致免疫抑制的人。世卫组织数据显示,西非进化枝的病死率约为3.6%,刚果盆地中非进化枝的病死率可达10.6%。

{预防措施}

1、常见的家用消*剂可以杀死猴痘病*。

2、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的动物,一旦接触已感染猴痘的人或动物,应以肥皂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照顾患者时也建议穿上防护装备。

3、接种天花疫苗,因为猴痘病*和天花病*同属一个病*家族,针对天花病*的疫苗对猴痘病*也有保护效力,有效率约为85%。

世卫组织表示:在多个“非流行国家”出现与疾病流行地区没有直接旅行联系的猴痘病例,这是“非典型”状况,目前仍在调查感染源。

猴痘病例增多可能与消除天花有关。年后,人们不再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的免疫力也有所下降。——世界卫生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

过去几年,猴痘的流行病学情况发生了变化,其出现范围扩大。——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教授安妮.里莫因

猴痘和天花虽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在临床致病性及传染特性方面,它们并不相同,猴痘成为天花那样的烈性传染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国疾病中心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谭文杰

海关检疫

海关总署及时组织专家开展风险评估,发布疫情警示通报,部署全国海关在口岸加强入境卫生检疫工作: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健康申报、体温监测、医学巡查、采样检测等各项卫生检疫措施;加强进境携带、寄递物检疫和啮齿动物检疫;扎实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检测工作准备;持续强化与航空公司的沟通联系和口岸健康宣教;同时,强化多部门联防联控,严防疫情输入风险。

健康提示

海关提醒,出入境人员应提高风险认识,减少病*暴露,降低感染风险:在猴痘病*流行地区,避免与啮齿、灵长动物发生任何接触,避免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食用前需彻底煮熟;避免密切接触猴痘感染者及已被污染的物品;及时、正确地洗手;到密集场所应注意佩戴医用口罩。

境外旅行前,提前了解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可以向海关及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或通过海关总署网站卫生检疫专栏查询相关信息,如有需要,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提前准备药物和防护用品。

出入境途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如实告知交通工具乘务员,并配合做好自我防护。

入境时,如出现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皮疹等症状,要主动向海关工作人员进行申报,并告知近期旅行史,配合做好体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等工作,以便及时诊治。

-END-

信息来源:海关总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