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比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尼日利亚石油经济使他们繁荣的同时,也让他 [复制链接]

1#

前言

20世纪70年代,由于丰厚的原油收入,尼日利亚进入*治稳定和繁荣期。接连的3个*人*权:雅库布戈翁、默尔塔拉穆罕默德和奥卢塞贡奥巴桑乔*权都设法保持了繁荣局面。戈翁*府将*人转变成一股*治力量,并用石油收入将战争的创伤减小到最低限度。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的影响方式有了进一步发展。

石油工业和70年代的经济

尼日利亚的石油资源非常丰富,且含硫量低,属于高品质的轻质原油,在世界市场上售价最高。主要的石油开釆中心在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在几内亚湾近海地区也有大量的蕴藏。因为奴隶贸易和棕榈油贸易,以及在地理上更加接近欧洲和美国市场,和中东相比尼日利亚具有竞争优势。跨国公司试图在该国石油工业中占有股份,美国从尼日利亚进口了大量石油,而其他国家,如法国则加强了与尼日利亚的经济联系。年,尼日利亚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这是石油出口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联合组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佩克在石油价格和供应方面发挥了作用,尽管其本身较软弱,不能有效惩罚那些未能执行集体决定的成员国。石油输岀国组织的财富是不稳定的。在70年代初达到了一个顶峰,当时它控制了世界石油产量的50%以上,使得它成为石油的垄断寡头,尼日利亚在年也开始经历了一段繁荣期。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影响渐趋式微,80年代中期时,其石油产量剧降到30%。尽管到90年代又升至40%,它也只保持了有限的国际影响力。尼日利亚虽然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一个重要成员,可它也做出一些有损该组织的事,如超配额生产,漠视指导价格,以对自己有利的价格出售。尼日利亚的石油生产占到欧佩克的8%。

石油对尼日利亚来说既是福,也是祸。它是所有自然资源中最让人垂涎的。它创造财富,影响世界*治,增加外交筹码,而且,如果收入管理得当,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将一个穷国变为一个富国。石油给尼日利亚带来了所有这些机遇:过去从来没有过的自主,快速改变社会的能力,对西非地区的控制,成为非洲大陆的一个强国,以及追求激进的对外*策。

石油收入将尼日利亚在20世纪70年代变成世界上第十三富有的国家,一个地区强国,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拥有成功的中产阶级和越来越多的百万富翁的自信的国家。这个国家经历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迅速的经济增长,达到了每年8%的增长率。公共财*支出、进口、出口、投资和货币供应量在70年代都有了扩大。在-年间尼日利亚积累了大量的石油收入,加之在欧佩克的压力下,石油价格涨了4倍,使之在年和年出现了繁荣局面。尼日利亚的轻质原油价格从年10月的每桶3.8美元上涨到年1月的每桶14.7美元。总的石油收入从年的10亿奈拉增加到年的40亿奈拉。然而年由于世界需求量剧减,石油价格随之下降,到年时繁荣局面结束。但是生产从未停止,因为石油已经成为国家主要的收入来源,在年占到总收入的一半,年占到80%,在70年代末期,甚至更多。它也是主要的出口产品:年,石油出口占总出口额的58%,到年时飙升至94%。*府的财*运作也迅速增加,10年间增加了10倍。除了巨大的收支顺差外,-年都有预算结余。此后,由于对石油收入预估的误差,为新州提供资助的需要,以及为了迎合两个发展计划的需要,预算赤字成为常态。与此同时,国际收支出现了赤字。外国投资在20世纪70年代初增加,从年的1.8亿奈拉增加到年的37亿奈拉。年,尼日利亚拥有足够支付两年进口的外汇储备,但是,这种状况很快就烟消云散。年以后由于过度进口奢侈品和引进技术,加之石油需求量的减少,外汇储备也逐渐减少。年*府不得不从欧洲和世界银行借了10亿美元,由此开始了最终转变为一个主要债务国的历程。到年,随着石油带来的繁荣局面的即将结束,*府已经在计划放弃许多工程项目,缩小工程规模。

20世纪70年代,尼日利亚货币走强,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巨大的财*支出和外汇储备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急剧增加,每年增加近40%,到年由于工资的大幅提升而出现了74%的异常增长。经济以惊人的速度从内战中恢复,并立即呈现出显著的增长率。国民经济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一年间实际投资增加了35%。*府实施了“本地化”计划,将企业的控制权转移到尼日利亚人手里,但是收效甚微,反而扩大了贫富差距。两个发展计划显示了国家的财富和信心,试图扩大各种社会和教育机构,投资新的建设项目,包括3座钢厂,2座冶炼厂,多座石化厂、化肥厂、纸浆厂和水泥厂。戈翁当*时期的第一个发展计划,即“第二个国家发展计划”(-),目的是除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外,也旨在重建内战期间遭到破坏的设施。该计划的主要成就是恢复了战争期间遭破坏的一些农场、机场、工业企业和道路,扩建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学校。联邦*府为新建立的州提供了资助,开始了兴建经济型住房的计划,创办了7所新大学,年又启动了“国家青年服务社”计划,目的在于推动大学毕业生到其他州,而非原籍州工作。

各部门的增长进展不一。石油工业、制造业、住房和基建业实现了每年超过10%的飞速增长,而农业则以每年1%的速度在下降。为实施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而实行的高关税保护*策促进了制造业部门的发展。到年,外国人控制着制造业,拥有63%的股权,而尼日利亚*府只拥有约27%,民众占10%左右。本地化计划是为了让更多的尼日利亚人参与到各种经营活动中。一些小企业都由尼日利亚人经营,而大型企业只有40%的股本由尼日利亚人通过入股的形式拥有。年法令修订后,尼日利亚人在许多部门的参股额扩大到%,而在一些大型工商企业,参股额则增加到60%。然而,占有股份并不意味着尼日利亚人获得了控制权,当地人拥有也未必能带来更好的管理。事实上,制造业仍保留了一些旧的特征。由于尼日利亚企业家不愿投资那些需要巨额资本的钢铁业和机器制造业,因此,重要的工具仍然需要进口。工业仅限于几个城市,并且集中生产生活消费品。在整个70年代,它们受到了高关税的保护。得益于奈拉的升值,商人和工业家们使用进口材料,这既损害了当地原有的材料业,也不利于发展当地的进口替代。加之,他们不出口制成品,因而对实现经营多样化未能做出贡献。

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与巨额支出不匹配,因而造成了高昂的社会成本,扰乱了经济活动。在发展计划中,能源和交通部门占有巨大的比重。应当承认,公路网有了很大的改进。能源和电话服务有了提升,但是,随着需求的持续增长、中产阶级人数的增加和住宅及商业建筑的急增,它们仍然显得不足和低效。

在70年代,石油的持续性影响凸显出来。首先,提炼石油的跨国公司和尼日利亚国家之间的买办关系得以发展。著名的跨国公司,如美孚和壳牌石油公司,获得了开采石油的许可证。发放许可证和征税成了国家的主要职能。因此,尽管国家控制了石油,但是它仍然依靠外国技术、专家和公司进行提炼。对于那些授予合同的精英们来说,可从跨国公司那里收取回扣。数以百万计的奈拉消失了,身居高位的领导人却可以从石油公司得到巨大利益。地方上的权贵虽然没有直接的国家权力,但他们也以不同的方式为跨国公司服务,获取报酬。

石油财富是在联邦*府*治稳定和权力集中的时候到来的。资本主要积聚到了中央。尽管各地也从中获益,但跨国公司和巨大的税收都集中在中央。这本身也成了不稳定的一个来源。*变和反*变,对联邦权力的激烈竞争,以及最终分享到权力,都对确保控制石油税收极为重要。那些大权在握的人希望能一直保持现有地位。戈翁直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才改变想法,实行放权。他的继任者中除了一位以外都和他一样,最初承诺会移交权力,但是在认识到石油带来的收益和腐败后,都改变了想法。跨国公司和其他外资企业开始支持这样的*体或者领导人,只要能获准资源开发,或者能得到慷慨的大幅让步。

令左翼工会和知识分子恼火的是,尼日利亚与跨国公司的关系总体上是友好的。在殖民时代,英国公司享有垄断权,壳牌公司把这种垄断权转化为优势,一直延续至今。英、荷合资企业壳牌达西公司率先在尼日利亚进行了勘探。在年发现石油之后,壳牌公司迅速地在所有已知的产油区获得了开采权。其他的石油公司被排除在外,直到很久以后它们才获得离岸特许权。荷兰皇家和壳牌跨国公司在尼日利亚的子公司“壳牌石油发展公司”,产量髙,获利丰厚。它比其他公司生产了更多的石油。70年代,在每天生产的万桶石油中,它占了万桶。此后,在欧佩克规定的日产万桶配额中,它占了近一半,每桶至少能盈利1美元。

本地化计划扩展到了石油工业。与左派主张的国有化不同,本地化只是为了让尼日利亚人能获得更多的进入石油公司管理层的机会和获得更多的利润份额。国家打算动用部分石油税收使依赖最小化,准备获得所有新的特许权%的股份,在已有的石油特许权中占35%的股份。之后,35%的份额增加到了60%。另外,年*府建立了一家控股公司——尼日利亚国家原油公司,来管理和监督石油的开采,并对跨国公司及其当地的子公司提供指导意见。5年后,尼日利亚国家原油公司与矿产电力部合并,成立了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它拥有着广泛的权利,积极参与石油的生产和销售。之后的几年里,矿产电力部和尼日利亚石油公司成为两个机构,机构设置重叠导致许多冲突。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也负责国内的石油提炼、石化工业和管道网。

不过,在20世纪70年代,与跨国公司控制、对石油税收的依赖和这些税收的管理等相联系的麻烦事已表露出来。首先是跨国公司,国家未设立一个强力机构监管它们,以防止其欺骗和贿赂高级官员,将公共财富转到私人手里。石油工业一直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运行着,与其他部门联系较少,其技术靠进口,与本地工业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尽管在技术消化上做了一些有限的努力,但是,技术进口的高额成本对国家的收支平衡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由于该工业并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它对国家就业的影响也就无足轻重。它的生产局限在国家的某一角落,有着自己的供给和安全系统,与当地民众的相互影响很有限。石油公司采取了使当权者而非人民大众满意的策略。在70年代,它们对国家的福利计划贡献极小。它们不关心泄漏到空气中的天然气,当地的石油泄漏也比别的地方更普遍,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府也忽视了环境恶化的最初迹象。到80年代,石油泄漏成了司空见惯之事,使得尼日利亚的环境比其他石油生产国更为恶劣。

尼日利亚成了一个食利国,其收入完全依靠石油开采使用费,这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与经济依靠生产和税收不同,石油开采使用费主要来自国外,而非国内,来自一个与其他经济部门没有联系的产业。在石油开采使用费支出方面,这个食利国家会忘了其民众,认为国家不必对民众负责,因为钱或税收并非来自民众。国家不必给各州和各工程调整收入分配。当民众愤而起来抗议时,只要国家能从国外收到“租金”,生产的损失和劳动力减少未必能使经济瘫痪。食利国家有能力获得武器来削弱或消灭敌对势力,从而变得更加强大和更为自主。增加或者减少石油生产能力,也给了食利国家相应地判断其收入和规划其支出的控制权。公共财*可能受短期的应急之事所支配,并非国家的长期需要。食利国家通过增加石油产量,或者用以后支付的石油开采使用费作担保进行借款的办法,使短期需要促进财富最大化。当年和年石油涨价带来意外之财时,国家大肆花钱,再一次忽视了长远考虑。

结语

尼日利亚*府舍弃农业生产,让石油成为主要的出口产品,这样就降低了多样化生产的积极性,使尼日利亚成为依靠石油出口的单一经济国家。石油的收入形成了国家发展的“单一经济”模式。石油成为经济的中心,石油的收入确保了国家对进口的依赖,但由于管理不当,最终使尼日利亚成了一个债务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