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比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印度近10万高原驻军物资困难,有网友尬吹 [复制链接]

1#
北京什么酒渣鼻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733708.html

在写了关于印度拉达克驻*冬季储备物资严重不足的文章之后,有朋友留言:要看看这次有哪些网友出来尬吹印*。因为按照惯例,但凡是讲述印度*队的文章,总会有些人出来强调下印*是多么地强大无比,尽管事实上并非如此。

笔者当时是这么想的,后勤供应能力是受限于国力和*力的,这不是说动动嘴皮子就能提上去的,故而戏称印*会瑜伽术,调侃下而已。

不过这都是硬实力的比拼上了,却还有一些网友来给印*强行开挂,从而又闹出了笑话来。

大家有印象的话,笔者在几个月前讲过一个印度爱好者说使用支奴干吊坦克的问题;而在印*冬季物资储备不足的问题上,又有神论出来了:人家有C17可以空投的!

在这些人看来MadeinUSA的C17就是万能钥匙,而拿上了这把万能钥匙的印*也瞬间就强大了起来。

在这把万能钥匙面前,区区近10万大*所需的巨量物资似乎都不是个事儿,而在海拔四五千米地区的物资供应更不算得上什么。

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一类人,他们对美制武器的崇拜简直到了连美国人都脸红的地步了。他们认为,但凡是美国造的武器那就是万能的,别说前面的支奴干能吊坦克了,就是C17上装艘驱逐舰大概都是有人信的。

在生活中,另一类人是游戏打多了。以为空投是毫无技术含量的,从飞机上跳下来或扔下来不就得了,难不成还能摔坏?难不成飞机还会坠毁?

除了这个外,还有一类人仍然是盲目崇拜外国。

而且为什么单独再点一次呢?因为这些人的心态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你要说对一些强大的国家有这个心也就算了,可是崇拜的都是一些印度、越南或者冈比亚之流,这不搞笑吗?

我们不是说这些国家没有优点,而是说人家本来在一些方面并不是优势,而被这些人给强行吹成了优势,这一点是我们不认同的地方。

而当上述的三类情况“三花聚顶”的时候,便出现了上文中提到了那种“神论”了。

有人可能会说,C17这种大型运输机当然是可以空投物资的,怎么到你这里就成了笑话了呢?

请注意,笔者并不否认C17的性能,事实上这的确是一款很不错的运输机;此外笔者也并不否认通过空投的方式为部队提供补给。

笔者所不赞同的是在印*的大规模高原驻*面前,面对巨大的物资缺口,可以轻轻松松通过C17的空投来解决问题。

我们常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接下来我们就具体分析下。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印*在拉达克地区的驻*现状以及冬季储备物资的缺口。这个在之前的文章中专门讲过,我们本文就概述下。

印*物资储备基地

拉达克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之间,面积约4万多平方公里,海拔在米到米之间。因自然条件恶劣,居民只有20余万人,主要居民点在海拔多米到米之间的河谷或山谷地带。

印度常驻于此的驻*为陆*第14*,该*辖2个师及部分独立和辅助部队,总兵力约5万人;近几个月来,印*在此区域增兵1到2个步兵师,再加上独立或辅助部队、准*事部队,使得印*在拉达克的驻*兵力达到了近10万人规模。

这些驻*的物资全部要依赖于外来通道,这个外来通道主要是两条公路,而这两条公路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受大雪封山影响不能通车。因此在夏半年,印度就要囤积驻*在冬半年的储备物资。而在冬半年中,由于公路输送无法完成,故而只能通过列城机场来实施应急空运。

在物资需求的数量上,原有的第14*在冬半年所需的物资量为20万吨;按照印*第14*原后勤主管阿姆利特·帕尔辛格少将的说法,增兵后所需的物资量要翻一倍,达到40万吨。

拉达克的山区公路

而按照印*的运输能力,目前只完成了约10万吨,还有30万吨的物资缺口。而这30万吨物资,必须在未来两个月时间内输送到位。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动用数倍于现有的运输车辆,且车况良好、运输途中没有意外),印*的公路输送能力是每天吨,理论上在2个月时间中,可运送24万吨物资。

但现在印*无法调集足够的运输车辆、一些亟需的冬季物资仍然在采购中、现有的驻*还在消耗着双倍的物资,故而印*根本无法保证在未来2个月时间按最理想状态输送24万吨物资。

因此保守估计,即便印*在未来2个月时间内马力全开,在满足现有驻*当前消耗的情况下,再储备15万吨物资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是这个物资缺口依然巨大,距离40万吨的所需物资总量依然还缺15万吨。

接下来的问题就很简单了,这15万吨的物资缺口要靠C17运输机在冬半年空投来完成,这个任务有多艰巨呢?

我们简单换算一下,15万吨除以天,平均每天的物资缺口是吨。看起来也并不是很多,SoEasy是吧?

那我们再看看印*有多少架C17,这个也很简单,都是有数的。

年,印度批准以41亿美元的高价采购10架C17运输机,自年开始陆续接装这批C17。中途,印*还增购了1架C17,这一架在年正式到货。

为什么就增购1架C17呢?

因为美国的C17生产线已经关停了,想买再多的也没有了,这就是没有国防自主化的悲哀。有钱也未必能买得到,也不知道一些人洋洋自得于印度能买到C17的自豪感从何而来,人家印度买个C17,你一个中国人自豪什么?

由于C17的生产制造,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没有掺和进来,再加上印度人的小心使用,故而迄今为止该款机型在印*中还没有坠机记录,实属不易。

也就是说,印*现在的C17机队规模是11架。

一架C17的最大载重量是77吨,理论上这11架C17全部出动,最大运载量是吨。

你看,前面提到物资缺口是吨,而C17一次就能运载吨,绰绰有余了不是?

可是,这只是理论上的“绰绰有余”而已,要是跟现实情况结合起来,那制约因素可就多了去了。

第一:无法保证这11架飞机都能执行任务;

第二:无法确保C17运输机能连续执行天飞行任务;

第三:无法确保在天时间内,拉达克地区都适合运输机飞行或起降;

第四:C17无法以最大运载量在拉达克高原地区飞行和起降;

第五:高原空投限制因素极大,印度没有可靠的高原空投系统和能力;

第六:列城机场为河谷机场,所有飞机只能在上午起降,吞吐量有限。

列城机场

当然了,制约因素还不仅仅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这六点,但是仅仅是这六点因素的存在,就足以使得仅靠着C17运输机来弥补运输缺口是根本无法完成的,这就是理想跟现实的差距。

就比如上面那位网友所说的空投问题,这可不是将物资扔出去就完事了,这实际上一个大工程。

首先高原气流不稳定,飞机在空投数十吨物资后,自重大大减轻,如何确保飞行稳定?其次高原空投的物资在混乱气流和低密度空气中如何确保准确、安全着陆?

如果空投中出现了意外,运输机本身有机毁人亡的风险,而空投的物资如果都落到了雪山之巅散了架,难不成陆*还要组织登山队去拾取物资?

所以仅仅是一个高原空投问题就需要强大的气象保障能力、经验十足的飞行员、可靠而高效的空投系统以及大量的实验数据为基础。而且在高原的空投,C17也不可能以最大运载量进行操作。

而实际上印度一方面缺乏相关能力,另一方面也不敢让C17轻易冒险,因此印*使用C17在拉达克地区投送物资,基本都是采用在机场降落的空运模式。

而C17在拉达克地区的空运能力如何呢?这实际上是有现成的数据做参考的。

年12月,印度空*组织了一场大规模高原空运试验,出动了7架C17运输机、2架伊尔76运输机、7架安32运输机,在6个小时内一共将吨物资投送到了列城机场。

以此来估算,每架C17运输机在高原的空运能力约50吨。也就是说,印*将全部的C17用于向列城空运物资,一次可运载吨左右。

但是列城机场只能在上午起降,因此印*的C17无论在哪里起飞,一天中最多也只能飞一个架次。即便这11架C17在冬半年中全部用于向列城空运物资,那也弥补不了吨的物资缺口。

想要弥补这个缺口,就需要将印*全部的C17运输机和C运输机也加入进来,假使它们在冬半年的任务就是一直向列城空运物资,如果刨除了因天气因素无法空运和飞机维修、坠毁等因素外,在运量上倒是可以填充缺口。

但是由于列城机场的起降窗口极小,这么多的飞机频繁起降,又超出了机场本身的处理能力。

换言之,印*将几乎全部可用的运输机都投入到空运才能弥补物资缺口;但能接纳这些运输机的机场却无法满足这些运输机频繁起降的条件;而高原空投的话,印*又没有这个基础实力。

因此总的来说,印度空*的运输机部队就是全*总动员,也无法弥补印*在拉达克现有驻*的冬季物资缺口。更不消说,仅仅靠着C17运输机就能完成了。

以上,我们仅仅是就这个话题来说的。

事实上空运的代价高昂,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以全*运输机部队去长期执行此类任务的,因为这个成本和消耗实在是太高了,不仅仅是操作成本高昂,对于运输机本身的损耗也是极其严重的,而偏偏印度还不具备生产制造运输机的能力,这跟历史上一些有名的战略空运实施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而印度*队的指挥官们也不会像那些“印吹”那样,用这种愚蠢的办法来弥补物资缺口。空运仅仅是用于应急和快速反应,但绝对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面对巨大的物资缺口,印*要么选择撤*,要么只能降低物资损耗,通过减少*事活动和降低单兵消耗的方式来缓解物资缺口带来的难题。

而在高原地区如果穿不暖、吃不饱,还没有足够药品的话,后果可想而知。而我们也可以拭目以待,看看印*的后续操作会是如何。

熊熊之火

创作不易,给点支持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