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作为一种生活在我们周围,以血液为食的一种生物,基本上人人都会被蚊子骚扰,在面对这种骚扰时,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蚊子总是咬我?还是为什么蚊子总是咬他(她)?这里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蚊子吸血的故事。
01蚊子吸血的故事——蚊子吸血是具有选择性
在你生活的环境中,你有过这样的发现吗?蚊子总是喜欢叮咬某一类人,而对其他人“视而不见”,就好比在一个宿舍中的六个人,有的每天走在灭蚊的道路上不能自拔,有的人却每晚可以安稳的睡个好觉,你是否对次有所疑问呢?难道是有一类人的“血香”引来了蚊子的垂涎,还是蚊子喜欢喝”臭血“呢?而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也一直在困扰着许多的科学家。
而蚊子吸血有偏爱这一现象,很难说明这种疑问背后的普遍印象是准确的,据一项不完全调查显示,人群中大约10%的人被蚊子所偏爱,剩下的人被不同种类的蚊子所叮咬的几率几乎一样,这背后的道理不难解释,蚊子只有雌蚊子需要叮咬,因为蚊子要繁殖虫卵,所以需要养育虫卵,雌蚊规模巨大,雌蚊子内部充满了多样性,因此,它选择的目标也同样是多样性。
蚊子叮咬是一种让人心烦的事情,因此,早就有不同的研究者对蚊子叮咬的选择性做过研究,并得出了非常奇怪的结论,即蚊子叮咬一般都会选择人去叮咬,这其中包括孕妇和孩童。
02蚊子如何追捕猎物
虽然很多结论都是经过对比实验得出的,但由于样本选择环境设计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这样的结论并不能说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这些实验通常只针对某一类蚊子,而一旦转换到其他蚊子,相应的结论就不一定会再成立,而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的是:蚊子追捕自己的猎物一般是通过两种模式来进行的。
1、采用二氧化碳气体导航系统
人类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而当二氧化碳刚从肺中呼出时,它并不会与周围空气直接完全融合,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某种显影技术将肺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显示出来,你会发现,这些刚刚排出的二氧化碳,以丝缕状的形式弥漫在空气中,而且随着持续的呼吸脉动,二氧化碳也呈现出独特的脉冲,这些脉冲给蚊子提供了重要的导航信息,它们可以在数十米的距离内感觉到二氧化碳浓度的波动,并逐渐引导到波动源。
也许有人会问,排放二氧化碳的不一定是人类,甚至不一定是有机体,就像汽车也排放二氧化碳很多,却不吸引蚊子.。
2、蚊子的化合物导航
鉴别生物体和非生物体并非难事,而现在人们研究的更多的是乳酸,而乳酸极有可能提供这种重要的区别信号,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认为,当人运动后,温度升高,更容易招来蚊子的原因,乳酸的信号增强。当经过远距离的二氧化碳导航后,蚊子已经到达目标附近几米处了,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这时,蚊子就会转换成化合物来导航,这种化合物是人体皮肤上大量微生物群落代谢的结果,种类有~种之多,组合起来就更大了。
表皮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比例是决定皮肤表面化合物的主要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其中之一,同样地,皮肤表面化合物受日常饮食和生理状况的影响,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要准确地确定一种鸡尾酒配方指明哪种化合物能吸引蚊子并不容易。
03关乎蚊子吸血的研究
1、对蚊子吸血的实验
“林宝奶酪”和中国的臭豆腐一样,都是奇臭无比的食物,有人说它有股臭味,也有人说它更像脚丫子的臭味,研究蚊子的技术人员分析了一种可能吸引蚊子的费洛蒙,这种费洛蒙可能与生活在我们脚趾中间的细菌有很大关系,你就能明白为什么这些研究人员后来发现使用林宝奶酪会吸引蚊子,但这个结论只是针对冈比亚的按蚊,如果换成其他种类的蚊子,“林宝奶酪”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魔力。
总之,现在很有可能是,皮肤上微生物群的代谢产物能够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蚊子叮咬,不过,答案的确切配方是什么,目前还不清楚,也许在报告中经常能看到一些研究进展,但是,所有这些初步的结果都还缺乏普遍性。
也许找不到一个特定的配方或特定的指示来吸引特定类型的蚊子,但当把这种想法推广到所有种类的蚊子以及不同类型蚊子的所有标地,这个结论就不再一定成立了,也许前面提到的这个问题,人们常常会问,为什么蚊子总咬我,而对我来说却并不准确,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为什么这些蚊子总盯着我。
另一个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人被蚊虫叮咬后,反应不强烈,所以当他们说自己从未被叮咬过时,并不一定代表真实情况,更有可能的是,他被叮咬过,只是没有感觉。
2、人类与蚊子之间的“战争”
人们想到了许多防止蚊虫叮咬的方法,但在这方面,效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同样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无论你吃大蒜还是吞食维生素D,吃什么和不吃什么都能阻止蚊虫叮咬,因此,如果你想真正避免蚊虫骚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穿上长衫,厚厚的衣服,或者涂上一层驱蚊剂,在1~2个小时内就能得到保护,在你睡觉时最可靠的保护就是蚊帐。
结语:蚊子作为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吸血动物,每当夏天到来,那嗡嗡的声音总是让我们难以入睡,而那四处吸血的蚊子口器也成了传播病*的一大主要途径,而通过对蚊子吸血的研究,或将给我们带来更要有效的对抗蚊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