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比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非洲媒体同仁在浙报金华分社唱响中非友谊之
TUhjnbcbe - 2024/9/30 9:54:00

“unbelievable!”10月18日下午,年非洲国家及非盟新闻媒体研修班的37名学员来到浙江日报金华分社考察学习。听完分社记者有关融媒体创新发展的课程后,一个劲地竖起大拇指点赞,“原来你们的媒体发展已经如此迅速,收获太大了。”

年非洲国家及非盟新闻媒体研修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此次培训班为期21天,共有来自埃塞尔比亚、加纳、塞拉利昂等15个国家的37名学员参加培训。

培训期间,浙师大邀请校内外媒体研究专家、媒体管理人员、媒体从业人员为学员授课,实地考察地方媒体的融媒体发展情况,就新闻传播领域热点话题开展专题研讨。

浙江日报金华分社就是考察地之一。

上午,分社负责人就已经在浙师大给学员们讲授了一堂名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媒体探索与实践》的新闻专业课。

来到金华分社后,学员们考察了新媒体发布平台、全媒体运营中心、节目制作平台、政务服务平台等,在了解到金华分社“中央厨房”媒体融合实践和采编人员的工作状态后,学员们也连连点头称赞。

在随后的交流分享会上,分社记者薛文春、郎擎宇和沈立分别以《文字记者出镜做活新闻》、《无中生有的摄影团队》、《带着老外上央视直播》为主题,浓缩总结了金华分社近几年的融媒体发展亮点。

薛文春说,短视频在互联网格局之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如今成为融媒体时代最热门的新闻报道形式。金华分社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的“一支笔,一本采访本”只为报纸提供文字新闻的单一报道格局,探索运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全媒体、全方位融合的传播形式。在两会、垃圾分类等一些列新闻报道中,分社推出多个短视频栏目,文字记者出镜采访,令人眼前一亮。

“我的团长我的团”理念一直是金华分社借助外部资源发展新媒体的利器。郎擎宇从成立、发展和活跃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浙江新闻摄友团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如今,这些业余摄影爱好者已成为金华分社的中坚力量,参与介入到了众多采访活动中。

作为分社视频拍摄和制作的骨干,沈立则以与义乌市委宣传部联合推出的“万国系列”三部曲为案例,讲述了他是如何一步步,将各国“老外”登上央视直播的。

3人细致风趣的讲述,博得了在座海外“同行们”的阵阵掌声。

巴巴·海达拉是冈比亚聚焦报业的社长。第一次来金华的他,被这里人民的热情所深深感染。“我去过很多国家,从来没有一个地方比中国让人更温暖。”巴巴·海达拉说。

参观了解了金华分社的运作模式后,巴巴·海达拉对这里有组织有分工机制印象深刻。“从5个人到现在这么大的团队,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传播受众爱看的新闻;而且都是年轻人,更善于创新。”巴巴·海达拉说,他们当地的媒体还比较传统,也想改变,但缺乏专业的培训,“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来自乌干达的玛丽安·娜塔莎在当地政府的媒体中心工作,在她看来,媒体融合是未来媒体发展的趋势。尽管当地有些媒体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还有一些缺乏这种意识。“今天的课程非常有价值,尤其是媒体记者需要一专多能的理念,我回去一定要大力的推广。”玛丽安·娜塔莎。

交流会结束后,在分社记者的领唱下,研修班全体学员一起用中文唱起了由金华分社记者作词改编的《中非友谊天长地久》。“中非友谊好啊,中非友谊好啊……”尽管不是很熟练,但他们笑容很灿烂、情感很投入。学员们也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这珍贵的时刻。

“能不能把这首歌帮我翻译一下,我7岁的儿子刚好在学习中文,我带回去让他也学着唱。”来自喀麦隆的通讯官员菲利普·埃卡尼·梅图格缠着翻译老师“不依不饶”。

一时之间,会议室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洲媒体同仁在浙报金华分社唱响中非友谊之